架起一座便民橋 贏得兩岸群眾心
——記市人大代表、樅陽縣傳才食品公司經理錢桂鳳
“作為一名企業界的人大代表,我始終牢記為民服務宗旨,認真履職盡責,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代表力量,不辜負白梅鄉1萬多選民的期望。”這是市人大代表、樅陽縣傳才食品公司經理錢桂鳳對人大代表職責的解讀。當選人大代表后,她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、解難題,用實際行動踐行“民有所呼,我有所應”的代表初心。
三月春風暖,楊柳吐新綠。站在建成不久的孫畈街道人行橋上望去,發源于柳峰山的孫柳河沿著蜿蜒的河道,穿橋而過奔向白蕩湖,滋養著沿岸一代又一代的兒女。
“新橋的建成,離不開錢桂鳳代表的堅持與呼吁,我們都很感謝她。”3月14日上午,正在自家門前修整院墻的孫畈村王莊村民組村民錢四青激動地說,新的人行橋不僅極大便利了周邊6個村民組及孫畈街道商戶的出行,留住了兩岸居民對孫畈老街的記憶,更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村建設的關心與支持。
在去年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的“聚民意、惠民生、促發展,人大代表在行動”活動中,錢桂鳳了解到孫畈村居民對重建孫畈街橋有著強烈訴求后,多次開展實地調研,深入周邊商戶、居民家中走訪了解情況,積極與村干部溝通反映訴求,在充分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后,撰寫并提交了《關于要求重建白梅鄉孫畈老街水泥單孔拱橋的建議》,幾經努力和堅持,終獲肯定答復,為村里爭取資金20余萬元用于重建孫畈街橋。
2023年1月,一座長約16米、寬約2.5米的平板橋在群眾翹首以盼中建成,并通過驗收投入使用。不大的一座平板橋,承載著外出打工人的濃濃鄉愁,凝聚著兩岸居民對家鄉“舊貌換新顏”的喜悅,錢桂鳳用自己的行動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距離,更贏得了兩岸群眾的心。
“我是人民選出的代表,就應該植根群眾、履職盡責,不僅要做群眾的‘代言人’,破難題、解民憂,更要做致富路上的‘帶頭人’,共同增收致富。”錢桂鳳說道。
走進樅陽縣傳才食品公司,幾名工人正在晾曬場里翻動著紅薯粉絲。幾天以后,這些產品將被打包銷往合肥、安慶、池州等城市。
從事食品加工行業20年來,錢桂鳳一步一個腳印,將傳承三代的傳統食品加工作坊,發展成為白梅鄉最具規模的現代化食品加工企業。一雙布滿老繭的雙手,記下了一段段鮮活的創業經歷,默默地向人們講述著,她在鍋爐旁奮斗了幾十個春秋的故事。
目前,樅陽縣傳才食品公司已擁有4個生產車間、1個晾曬場,注冊了“桂鳳”等商標,主要產品包括香油、粉絲、麻餅、方片糕等傳統食品,帶動周邊50歲以上群眾30多人實現就業,人均年收入4萬元以上。錢桂鳳一直熱心公益事業,近年來累計出資十幾萬元幫助困難群眾,傾力開發扶貧產品,主動幫扶8戶困難家庭實現家門口就業。
“成為市人大代表,既是一份崇高的榮譽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”作為一名來自企業一線的人大代表,近年來,錢桂鳳結合自身以及行業實際,相繼提出《關于解決當前疫情之下中小微企業發展困難的建議》等,并提出強化價格宏觀監控、引導銀行創新體制機制、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一系列針對性措施,得到了有關領導及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正面答復。(汪偉)